产业发展
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
2024年,全市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350亿元。其中:花椒种植面积308.11万亩、产量9.89万吨(《2024年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花椒产量为5.1万吨),产值102.01亿元;油橄榄种植面积117.37万亩,产量6.01万吨(《2024年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油橄榄产量为5.9万吨),产值44.97亿元;核桃总面积440.94万亩,产量17.99万吨(《2024年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核桃产量为11.2万吨),产值31.51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130.57万亩,产量26.29万吨(《2024年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中药材产量为24.7万吨),综合产值119.07亿元;食用菌生产9428万袋,产量7.194万吨,一产产值9.335亿元。
新发展龙头企业26家,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1006家。甘肃鑫晟源公司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祥宇油橄榄公司被评为甘肃省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成县核桃、康县太平鸡、文县绿茶、武都花椒进入“国字号”品牌名录。
地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
全面实施“强工业”行动,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31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3.5亿元,雄伟万利循环生态新材料、紫金矿业金山金矿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红川酒业年产1.2万吨纯粮原浆白酒项目“新厂出新酒”,江洛矿区铅锌矿、九条沟金矿、瑞能矿业150万吨铅锌选矿厂、陇南祁连山循环经济产业等项目加快建设,金徽酒四期技改、陇南紫金黄金冶炼等项目前期有序推进。陇南徽县荣获“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秦岭南麓白酒之乡”称号。“金徽”和“红川”分别跻身全国中华老字号品牌榜第17位、第21位;金徽酒荣膺“全国轻工业先进集体”称号,并当选甘肃省酿酒工业协第七届理事长单位。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家。
2024年,全市全年新增入规企业22户,规上工业营收总额243.4亿元,增长13.6%;利润总额42.8亿元,增长16.6%。
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
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康养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西狭颂、万象、嘉陵江峡谷群、青龙山大景区加快建设。礼县三国文化产业园开园运营。五马小镇、裕河景区、田河银杏、石龙沟文旅新业态等项目建成投用。“白马盛典”开工建设,原创歌曲《娥嫚》火爆全网,“携手甘陕川·三日游三省”、陇南乞巧女儿节等文旅活动异彩纷呈。
2024年,创建国家4A级景区2家,总数达到21家、居全省第一。创建国家甲级、乙级民宿6家,达到13家、居全省第一。截至2024年底,陇南市拥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1家、3A级景区27家、2A级景区8家,共创建旅游景区57家,总数位列全省前列。
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567.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4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8.91%。
新兴数字产业提速崛起
实施数智化项目23个,新建5G基站518个、智慧停车场15个、智能充电桩618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4个,上云上平台企业达到125家。乡村大数据平台、1+8应急指挥体系入选数博会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持续做强电商产业,2024年,电商交易额80.02亿元,同比增长13.5%。跨境电商爆发式发展,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18.3%,60多种农特产品远销34个国家和地区。
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加力推进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2024年,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00个,签约金额612.06亿元,同比增长31.14%,实现省外到位资金616.13亿元,同比增长45.26%,全省综合评价排名第三。
推进产业链招商
2024年,全市14条重点产业链签约项目139个,签约资金282.78亿元,实现到位资金196.07亿元。签约了礼县光伏组件制造工厂项目、康县青龙山旅游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项目。
全力推动项目落地
2024年,推动上海电力、紫金矿业等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落户陇南,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亿元以上项目107个,推动两当县林麝养殖整县推广项目、金徽矿业江洛矿区铅锌矿选矿工程项目、文县新关黄金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回收处理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园区能级提质扩容
2024年,陇南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省级开发区考核排名第六。建成标准化厂房5.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1家。西和县、康县工业集中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1.3亿元、6.6亿元。
紧扣建设“三城五地”目标任务,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作落实,积极构建以市区中心城区为引领、县城为载体、重点镇为补充的城镇建设体系。2024年,全市城市建成面积达到72.8平方公里。
城市品质提升
2024年,精心谋划城市品质提升行动项目214个,完成投资109亿元。大力推进城市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完成供水、燃气、供热管网更新改造445.3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48平方米,增长1.58%。建设改造污水管网67.5公里(其中新建污水管网12.5公里,改造污水管网43.5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网12公里)。成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污水处理工程主体已建成,徽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投入运行。
2024年,实施了10部电梯加装项目,新建了15个停车位,17个“口袋公园”“微型广场”。 抢抓国家实施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机遇,积极申报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电梯、城市安防、建筑施工等设施设备更新项目291项。
城市园林绿化
2024年,城区绿地面积2616公顷,较去年提升14.62公顷;城区公园绿地面积1345公顷,较去年提升9.97公顷;开放共享的公园个数50个,拓展开放空间面积约1044公顷,其中开放草坪总面积约32.4公顷。全市共有6个公园开展了“国球进公园”活动,公园内新增乒乓球台共18个。
老旧小区改造
2024年,推动33个小区,1504户老旧小区改造,涉及西和县、礼县、宕昌县、文县4个县区,总建筑面积16.99万㎡,完成投资2455万元。争取到10个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2.3亿元。
住房保障
2024年,开工建设市级公租房552套,教师安居住房、医护人员安居住房4841套。
统筹推进机场、铁路、公路建设,加快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构建“一廊、一圈、两中心、多直联”综合交通网主骨架,“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正在成为甘陕川结合部新的交通物流枢纽。
公路
2024年,全市境内公路2703条,其中普通国道5条、高速4条,普通省道39条、县道68条、乡道202条、村道2385条。通车总里程1.96万公里,居全省第一,西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验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高速公路
现已全面建成兰海高速(陇南段)、十天高速(陇南段)、平绵高速(陇南段)及两徽高速4条高速。武九高速(陇南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72.4公里,位列全省第二。
现有景礼、康略2条在建高速,总里程约88公里。正在积极推进S25静宁至成县高速公路天水至成县段、S29康县至宁强高速公路康县至阳坝段、S66两水至九寨沟高速陇南段、S68余家湾至文县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机场
陇南机场坐落于成县东北方向石家沟村,距成县县城7.5公里,距陇南市区140公里,占地面积约2811亩,于2018年通航运营。
陇南机场累计开通航线9条,通达北京、上海、深圳等13座城市。2024年,完成运输起降3774架次,旅客吞吐量31.8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吨。
铁路
兰渝铁路于2017年9月30日全线通车,沿线经过兰州、陇南、广元、南充、重庆等城市。在陇南境内有222公里,设有陇南站、宕昌哈达铺站,可直达兰州、重庆、成都等城市。在建的天陇铁路,全长208.2公里,全线设站18处,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项目概算总投资245.3亿元。
2024年,陇南站完成旅客发送任务176.5万人,日均发送旅客4835人次。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三个转向”,聚焦“三个重点”,统筹推进“五大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4年,全市新识别监测对象3907户16542人(其中通过“一键申报”纳入监测帮扶4396户),监测人口总数达到2.81万户11.03万人,户均落实帮扶措施3.99项,稳定消除风险7.31万人。
推进乡村建设
2024年,创建101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其中省级示范村50个,市级示范村51个);深入实施厕所、垃圾、污水、风貌、庭院等“五大革命”,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6.56万座,创建清洁村庄361个,建成运营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65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加快乡村发展
以畜牧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花椒、核桃、油橄榄、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为牵引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形式,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大劳务输转力度,2024年,全市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9万人,466家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5403人。各类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口55193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7%。(来源:市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