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11622600013938970B/202408-00004 信息分类: 市政府文件
内容分类: 发布日期: 2024-08-06
发布机构: 陇南市人民政府 号: 陇政发〔2024〕19号
称: 陇南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方案的通知
词:

陇南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来源: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表时间:2024-08-06 10:55责任编辑: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打印 字号:

陇南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方案的通知


陇政发202419


各县区人民政府,陇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各处(室、局)、省药监局各处(室)、局各直属单位:

《陇南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方案》已经陇南市人民政府、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陇南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7月18日

 

陇南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陇南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战略合作协议》事项落地落实,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立足市场监管部门职能、陇南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所盼,多层次、全方位、大视野开展合作,力争陇南质量强市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质量相关示范创建活动卓有成效橄榄油、白酒等食品产业发展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GAP)建设显著提升,形成中药材大品种5个左右,培育壮大一批中医药健康优势品种和优质企业检验检测技术层次显著提升,力争建成国家级产品(油橄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建设省级产品(花椒、茶叶、核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3个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示范效应显著提升,培育国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45个乡村振兴标准化发展效益显著提升,加快地方标准研制,创建度假休闲、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电商、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标准化试点;区域协作层次显著提升,推进甘陕川结合部市场监管营商环境一体化协作,共建一批跨省市场准入、信用修复、公平竞争、消费合作、行政执法等新模式市场监管效能显著提升,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质量强市建设“底座”

1.陇南市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健全质量政策,夯实质量支撑能力,加大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开展质量工作“揭榜挂帅”,全力推动产品、工程、服务三大质量向纵深发展。(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局、质量监督处、计量处、标准化处、认证认可处)

2.指导陇南市质量强市建设,支持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和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增效工程,支持陇南经济开发区开展质量相关示范创建活动。(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陇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局)

3.支持陇南市打造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企业参评各级质量评奖活动;支持陇南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提升计量检定能力;支持陇南市企业申报企业标准“领跑者”,指导抓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实施。(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局、计量处、行政许可处、标准化处、认证认可处)

(二)树立食品产业发展“标杆”

1.陇南市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整体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推进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规范化建设,总结推广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四安联动联治”,将食品安全融入主动创稳大局的典型经验。(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省市场监管局食品协调处、食品生产处、食品流通处、餐饮监管处)

2.加快食品原材料基地建设,围绕白酒、橄榄油、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核桃和花椒产品、预制菜等,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向西部地区绿色食品产业名城的目标迈进。(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食品流通处、餐饮监管处、省食检院)

3.支持陇南市白酒、橄榄油、花椒产品生产企业风险隐患沙盒监管等新手段、新方法在陇南先行先试;支持陇南企业参与“甘味”品牌宣传和共建。(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宣传应急处)

4.支持陇南与省食检院深度合作,提升陇南食品检验检测和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区域一流的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机构。(各县区人民政府,市食药检验检测中心,市政府有关部门;省食检院)

5.支持陇南市培育食用农产品和原材料配送平台企业,确保学校、幼儿园等大型供餐单位食品源头安全。(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餐饮监管处)

(三)刷新“天然药库”道地“名片”

1.陇南市进一步完善中药材产业链规划,成立中药康养工作专班,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产地车间+合作社+村党支部+种植基地”模式,扶持黄芪、红芪、党参、大黄、半夏、当归等道地中药材GAP建设、产地趁鲜加工,着力形成中药材绿色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加工格局;扶持现有医药生产企业打响“老品牌”,开发“新品牌”,在药食同源上“趟出”新路子。(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省药监局药品生产处、药品流通处、科技发展处、省药检院)

2.支持陇南《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培育品种、提升品质、发展产品、树立品牌”为主要内容的“药头品尾”工程建设,不断刷新“天然药库”“名片”,打造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省药监局科技发展处、药品生产处)

3.指导建立可追溯体系,支持发展中药材现代物流,全力扩大中药材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推介优势生物医药健康企业到陇南市参观考察洽谈,投资兴业,指导帮助其办理审评审批事项;支持陇南市发展院内制剂,开发传统中药名验方。(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局;省药监局药品生产处、药品流通处、药品注册处、科技发展处)

4.支持陇南与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加强合作,指导支持陇南创建省级中药类重点实验室。(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省药检院)

(四)丰富检验检测技术“手段”

1.陇南市加大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力度,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国有企业”进程,保障其有效运行,并为全省创造可复制经验;加大工作场地、技术设备、专业人才等保障力度,全力筹建甘肃省油橄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编办、市人社局;省市场监管局科技信息处)

2.指导油橄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并申报国家级中心;指导支持陇南市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在完善资质、人才培训等方面予以帮助。(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科技信息处)

3.支持陇南市与省计量院、省质检院、省特检院、省审核中心、甘肃电科院、省食检院等加强合作,为白酒、农特产品、有色冶金、非金属等产业链发展提供检验检测技术支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省质检院、省计量院、省特检院、省食检院)

(五)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样板”

1.陇南市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培育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加强商标、地理标志申请和认定,不断提升商标、地理标志品牌价值。加大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推动经营主体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重点做好武都油橄榄、武都花椒、康县黑木耳等地理标志和天境文县、羌源味道等集体商标的保护;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定期发布《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处、商标专利处)

2.支持甘肃武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指导陇南地理标志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程指导陇南市开展区域商标注册;指导陇南市开展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商标品牌指导站标准化建设;指导陇南市开展专利转化运用行动,推动高价值专利与企业精准对接、加速转化,促进专利产业化。(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处、商标专利处)

3.支持陇南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支持陇南市符合条件的县区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区。(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处)

(六)开展乡村振兴标准“试点”

1.陇南市坚持突出彰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特色农产品等“亮点”,开展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积极申请市级地方标准制定权限,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旅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

2.指导支持陇南市制定民宿、传统村落、乡村治理、农村电商、农特产品等标准;支持陇南大品种中药材(大黄、半夏、黄芪、红芪、党参)、礼县苹果、武都油橄榄、成县核桃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建设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商标专利处)

(七)走好省际区域协作“新路”

1.陇南市坚持推进与四川、陕西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登记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受理、协同办理、免费邮寄;建立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当地申请、异地核查修复、当地恢复修复机制和信息共享、冒名登记异地相互受理机制;建立消费合作机制,激发区域消费活力;建立行政执法跨区域联动机制,构建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加强联合办案、联合宣传、关联案件协查、委托调查取证等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司法局;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局、综合执法局、反垄断局、价监竞争局、信用监管处)

2.加强陇南市跨省准入业务指导,支持平台功能技术完善;支持陇南市探索跨省联合信用修复,推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修复同步办理、多项一次办理。(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营商环境局;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局、信用监管处、科技信息处)

3.支持省消协指导陇南开展相关消费保障活动,助力陇南消费市场充满活力;支持陇南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加大对大要疑难案件和跨区域案件查处的指导力度。(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司法局;省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法规处)

4.支持陇南市场监管技术机构拓展服务区域,食品药品生产企业跨省建立原料基地,内引外联,推动发展(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省药检院)

(八)探索市场监管创新经验

1.陇南市不断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从完善制度、外部纠正、政策宣传、试点创新等方面入手,着力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努力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推进智慧市场监管落地见效,科学顶层设计,结合实际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营商环境局;省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反垄断局)

2.支持陇南市创新智慧监管工作,建设陇南市数据分中心,指导打通市、县区、乡镇(所)三级“驾驶舱”,提升靶向监管、精准监管能力;支持建设智慧食品安全监管平台,探索在“互联网+监管”、证照应用、基层所信息化等方面数据共享共用。(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省市场监管局科技信息处)

3.指导陇南市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大、疑难案件法律适用、行业政策及影响等方面论证分析;支持陇南市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商务局;省市场监管局价监竞争局、反垄断局)

4.指导陇南市加快物联网、区域链、大数据等技术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支持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省市场监管局科技信息处、综合规划处)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陇南市人民政府市长任召集人,省市场监管局分管负责同志和陇南市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召集人,省市场监管局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陇南市市场监管局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机制。省市场监管局办公室、陇南市市场监管局分别作为双方联络单位,具体承担战略合作日常工作,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推进和研究解决合作中的重大事宜。

(二)分期分类实施。围绕质量强市、食品产业、中药材、检验检测技术、知识产权、标准化建设、省际协作、监管效能8方面合作内容,确定的省市场监管局责任处室(单位)和陇南市市场监管局责任科室(单位)分类别、分年度2024年2027年)制定具体合作事项推进方案,明确每年度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和责任分工,实现合作事项目标任务条目化、责任化,确保各项合作事项有力有序推进。

(三)加强沟通衔接。抢抓局市合作新机遇,深化战略协议衔接,严格落实定期会商、重点研判、阶段总结、季度分析、年度评估等制度,注重横向学习借鉴,积极探索路径、挖掘亮点,强化纵向沟通协调,及时沟通合作事项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全力排除合作事项的难点、堵点,切实推动合作事项落地落实。

 

陇政发〔2024〕19号.pdf 

《陇南市人民政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