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2025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
陇政办发〔2024〕6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陇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省驻陇南有关单位:
《关于陇南市实验初级中学改建项目的实施方案》《关于建设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方案》《关于智能充电桩、“口袋公园、微型广场”等市政设施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配备农村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的实施方案》《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案》《关于“戏曲进乡村”项目的实施方案》《关于“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的实施方案》《关于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的实施方案》《关于农村男性前列腺癌早期筛查项目的实施方案》等10件2025年市列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陇南市实验初级
中学改建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近年来,武都城区范围内(东至栈道湾、南至姚寨沟、西至钟楼滩、北至黑坝)学生人数迅猛增长,武都城区现有的5所初中在校生规模已远超国家规定标准,初中阶段的有效学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市、区教育等部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充分研究论证和结合武都城区现有学校布局的基础上,提出将市卫生学校西校区改建为一所全寄宿制初中,规划在校生规模为2000人,暂拟命名为“陇南市实验初级中学”。项目以“科学论证、量力而行、市区联动”为基本原则,由市教育局具体牵头实施。
二、建设内容
市卫生学校西校区占地43亩,共有实训楼、综合教学楼、餐饮楼和学生宿舍楼4栋单体建筑,建筑总面积30097平方米。改建的主要内容:一是将现有6959平方米的实训楼改造为学生宿舍楼,预计可以新增约1000个学生住宿床位;二是对现有11273平方米综合教学楼整体进行功能分区优化,满足2000人规模学生日常学习、实验课开展等常规需求,满足学校全体教师办公和教学等需求;三是按照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需求,对校园校舍进行适度的立面改造和校园绿化美化;四是购置一定数量的课桌凳、学生用床、图书、教学仪器和信息化设备、必要的办公设施。通过改建项目的实施,确保学校在2025年秋季开学正式投入使用。
三、资金筹措
按照满足2000人全寄宿初中学校改建需求估算,该项目拟投入改建和购置资金1277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市本级财政在2024—2025年度全额统筹解决。
四、实施步骤
该项目由市教育局牵头,分三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24年11月—12月。一是由市教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配合,负责完成项目提级论证、可研报告编制及审批等工作;二是由市财政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政府国资委、市卫生学校配合,完成学校清产核资等工作;三是由市委编办牵头,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部门配合,做好“陇南市实验初级中学”机构设立及人员编制核定等工作。
第二阶段:2025年1月—3月。一是由市财政局牵头,市教育局配合,统筹落实学校改建及设施设备购置等资金;二是由市教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完成学校改建项目、实验仪器设备更新和补充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招标等各项前期工作;三是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卫生学校等部门配合,做好学校资产移交和西校区学生整合迁入东校区就读等工作。
第三阶段:2025年4月—7月。一是由市教育局牵头完成改建项目实施、实验仪器设备更新和补充配备,确保办学条件达到2025秋季学期正常招生需求;二是由市教育局牵头完成《陇南市实验初级中学办学实施方案》编制;三是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配合,做好“陇南市实验初级中学”领导干部任用、教师编制配备、教师选招补充、教师培训等工作。
五、责任主体
市级责任领导:何红梅 副市长
部门责任领导:文 旭 市教育局局长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审计局、市体育局,武都区人民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牵头负责市卫生学校西校区改建项目实施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做好项目报批等工作;市财政局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并做好教育专项资金争取等工作;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做好机构设立、编制核定、人员划转、教师配备补充等工作;市自然资源局负责规划设计方案的报批及规划两证的办理等相关工作。
(三)密切协作配合。市卫生学校配合做好西校区清产核资及校产划拨等相关工作。武都区政府配合做好改建项目论证、土地征用、项目申报、资金整合、教师调配等相关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市卫生学校西校区改建“陇南市实验初级中学”任务如期完成。
关于建设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5年10月底,全市计划完成600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具体建设任务以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计划为准)。
二、资金筹措
用好省级12万元/公里的“以奖代补”资金的同时,各县区要加大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政府一般债券、产业发展扶持等资金,自筹解决剩余部分资金,确保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工作阶段(1—2月)。按照省厅下达的计划任务,依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指南(试行)》《甘肃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加紧开展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等前期工作。
(二)项目实施阶段(3—10月)。全面落实建设项目“七公开”制度,紧盯年度建设任务,细化举措、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3月份开工建设一批,4月份全面开工建设,10月底之前完成建设任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底前)。项目实施完成后,县区政府按照《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及时组织财政、发展改革、审计、公安(交警)、应急管理等部门和乡镇政府、村民代表共同参与项目验收。
四、责任主体
市级责任领导:郝爱龙 副市长
部门责任领导:曹晓辉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交通运输局要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督查指导和技术服务,监督县级交通运输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各县区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按照“政府主导、行业牵头、部门配合、协调联动”方式,统筹各方力量,抓好组织实施,细化建设方案,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二)强化项目管理。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从严落实“七公开”制度,强化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工程质量检测评定和项目验收。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加强施工作业安全及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通行保障。
(三)加强督查考核。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中央、省级补助其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挂钩。市交通运输局要加大日常督查力度,加大与省督导帮扶组的工作联系,强化督促指导,保障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顺利实施。
附件:陇南市2025年为民办实事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任务汇总表
附件
陇南市2025年为民办实事村道安全
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任务汇总表
序号 |
县区 |
建设规模(公里) |
备注 |
1 |
武都区 |
80 |
|
2 |
成 县 |
80 |
|
3 |
文 县 |
80 |
|
4 |
宕昌县 |
30 |
|
5 |
康 县 |
70 |
|
6 |
西和县 |
70 |
|
7 |
礼 县 |
60 |
|
8 |
徽 县 |
60 |
|
9 |
两当县 |
70 |
|
合计 |
陇南市 |
600 |
|
关于智能充电桩、“口袋公园、
微型广场”等市政设施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5年,全市至少新建智能充电桩880个,其中武都区220个、礼县190个、宕昌县170个、西和县90个、徽县70个、康县60个、成县40个、文县40个;每县区至少新建“口袋公园”或“微型广场”1个,总数不少于9个,面积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通过“口袋公园”“微型广场”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方便可达,管理规范的公园绿化活动场所。
二、工作内容
智能充电桩方面: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在已搭建完成、运行成熟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中新建独立模块,新增智能充电桩运营收费、维护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在全市搭建统一的智能充电桩管理平台,确保智能充电桩高效运营。通过申请专项债券资金和企业自筹的方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在全市公共停车位和专业停车场配套880个智能充电桩。支持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利用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设施。鼓励充电服务、物业服务等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口袋公园”“微型广场”方面:针对城市建成区建筑密度大、绿地面积小、公园绿地布局均衡性不足的问题,到2025年底,每县区至少新建“口袋公园”或“微型广场” 1个,总数不少于9个。“口袋公园”或“微型广场”面积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2025年3月底前确定“口袋公园”、“微型广场”建设数量,时序安排、具体位置、占地面积以及落实建设资金等情况。2025年5月底前完成选址和设计等前期工作。2025年6月底前正式开工建设,细化任务图、时间表,挂图作战、倒排工期。2025年11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三、责任主体
市级责任领导:郝爱龙 副市长
部门责任领导:王 辉 市住建局局长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工作保障
为保证智能充电桩建设工作顺利推进落实,项目建设工作由市住建局牵头,统筹规划、协调,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区住建局、市国投公司、陇南供电公司等部门共同参与。“口袋公园”、“微型广场”由各县区住建局牵头,各县区自然资源局、财政局配合,具体由各县区园林局负责实施。
(一)靠实工作责任。市国投公司要切实履行好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施工组织,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各县区要统筹推动各自领域智能充电桩、“口袋公园”、“微型广场”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负责各自年度建设任务目标的落实,加强协调推动,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二)加快统筹推进。各县区结合新增智能充电桩任务目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积极落实建设场地,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开展,保障全年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要协同多方,加大统筹协调,细化工作举措,积极落实“口袋公园”、“微型广场”建设资金,精心组织实施,切实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共绿地不足的问题。
(三)强化调度督导。市住建局要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总牵头作用,强化项目建设工作的调度督导,统筹推进全市智能充电桩、“口袋公园”、“微型广场”建设,定期不定期对各县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导,适时通报项目进度。
(四)争取政策支持。市国投公司要积极争取智能充电桩基础设施政策性资金、上级财政补助,加强智能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引导。
(五)加强管理养护。各县区要强化日常管理,将“口袋公园”、“微型广场”养护管理纳入城市园林绿化日常管理范围,精心做好养护工作。加强绿化工作知识宣传,呼吁市民爱护绿化,营造浓厚的爱绿护绿氛围。同时引导市民参与“口袋公园”、“微型广场”维护与管理,形成全面参与的良好局面。
关于配备农村供水
工程净化消毒设施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全市共配备消毒设备127套、净化设备79套、消毒净化一体设备37套,稳步提升全市农村供水水质。
二、实施原则
(一)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按照陇南市2025年度“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要求及村社发展需求,分析现有农村供水水质问题和人口变化等影响,对消毒净化方式进行科学证,以县为单元,科学合理规划设施设备配备方案,积极推进全市“和美乡村”建设。
(二)分类施策,注重实效。围绕工程基本运行情况,水源类型、水质底数,分类制定消毒净化设施配备措施,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
(三)强化管理,长效运行。工程建成后,要认真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健全合理水价机制,强化水费收缴,落实管护经费,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工程效益长期发挥。
三、资金安排
项目资金由县区政府通过政府债券、银行贷款、统筹使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涉农整合资金等渠道解决。
四、实施步骤
第一季度:做好农村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备配备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季度:全面开展净化消毒设备配备,力争完成总量40%(消毒设备51套、净化设备32套、净化消毒一体设备15套);
第三季度:继续配备消毒净化设备,力争完成总量80%(消毒设施102套、净化设施64套、净化消毒一体设施30套);
第四季度:全面完成净化消毒设施配备任务(消毒设施127套、净化设施79套、净化消毒一体设施37套),做好资料整编和验收等工作。
五、完成时限
陇南市农村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配备项目2025年10月底前完成目标任务。
六、责任主体
市级责任领导:王 凡 副市长
部门责任领导:苏 浩 市水务局局长
牵头单位:市水务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人民政府
七、保障措施
(一)落实主体责任。县区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要强化组织领导,靠实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市州包抓县区,县区包抓工程”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工作落实,坚决完成净化消毒设备配备目标任务。市水务局成立包抓督导领导小组,全过程调度,促进项目落地实施。
(二)保障资金投入。各县区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涉农整合资金、财政专项等资金政策,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等政策性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足额保障项目建设资金。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合规使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加强工作调度。市水务局对项目前期、资金筹措、质量管控、建设进展、安全生产、竣工验收等方面工作实行台账化管理、全过程管控。各县区水务局每月25日前报送当月工作进展情况,12月25日前报送年度工作总结;市水务局定期向市政府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并适时组织召开调度会。
(四)广泛宣传引导。各县区要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加大为民实事宣传力度,抓好工作经验及成果宣传,提升社会各界的认可度和参与度。通过在网站公示、设立公示牌等方式,加大对项目受益区群众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陇南市农村供水工程配备净化消毒设备任务清单
附件
农村供水工程配备消毒净化设备任务清单
序号 |
县区 |
消毒设备(套) |
净化设备(套) |
净化消毒一体设备(套) |
合计 |
1 |
两当县 |
|
|
2 |
2 |
2 |
康 县 |
10 |
|
|
10 |
3 |
徽 县 |
28 |
|
2 |
30 |
4 |
礼 县 |
5 |
2 |
|
7 |
5 |
成 县 |
6 |
|
|
6 |
6 |
西和县 |
6 |
5 |
3 |
14 |
7 |
宕昌县 |
|
|
30 |
30 |
8 |
文 县 |
50 |
50 |
|
100 |
9 |
武都区 |
22 |
22 |
|
44 |
小计 |
127 |
79 |
37 |
243 |
关于灵活就业人员
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人民至上,以“群众所需”为出发点、“群众所盼”为攻坚点、“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因地制宜健全协同政策体系,探索建立解决灵活就业人员住房问题的有效机制,实现住房公积金自愿缴存、灵活取用,促进灵活就业人员愿缴尽缴、能贷尽贷,切实解决灵活就业人员住房筹资难题,更好助力灵活就业人员住有所居。
二、工作内容
(一)缴存
年满16周岁且未达法定退休年龄,在陇南市以非全日制、个体经营、新业态等方式就业且信用良好的各类人员,可自愿申请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月缴存额可在本市公布的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下限范围内自主确定,可按月缴存、按季预补缴、按年预缴。灵活就业人员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在享受国家规定的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基础上,按月缴存额的3%连续24个月给予财政补贴,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后,不再享受财政补贴。
(二)提取
灵活就业缴存人无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可自由提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存的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为零时,可自愿申请销户。灵活就业缴存人有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允许使用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偿还本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本息。
(三)贷款
灵活就业人员缴存达到规定期限,且符合陇南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相关要求,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在本市购买住房,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年限、利率、首付款比例与单位缴存职工一致。住房公积金可贷额度与缴存余额、缴存时间挂钩,按照“长缴多贷、多缴多贷”原则,根据不同缴存方式合理确定存贷系数。
(四)配套政策
一是优先支持退役军人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开通退役军人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设立、转移、缴存和使用的绿色通道。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作,在住房公积金开户、转移、缴存、提取、贷款、还贷方面优先向灵活就业的退役军人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支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安居稳业。市自然资源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各县区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合力推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灵活就业群体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为避险搬迁户提供“10+5+N”(10万元政府补贴+5万元贴息贷款+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等资金配套政策)资金筹措支持。市住建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相关县区按照暴洪灾害居民住房重建分工,将2024年“7.22”陇南暴洪灾害居民住房恢复重建纳入住房公积金支持范围,解决受灾群众住房重建资金需求。
三是重点引导特色产业链从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紧盯全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链灵活就业人员群体,推动住房公积金制度产业链全覆盖。
1.特色山地农业产业链。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从业人员及农业大户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推动油橄榄、花椒、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链从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提供人力安居保障。
2.文旅康养产业链。支持文旅康养产业链从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重点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集中地区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让住房公积金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文旅赋能城市更新”中发挥作用。
3.新型数字产业链。以各地电商服务中心(站点)为依托,推动电商、主播等行业青年人、新市民、大学毕业生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探索住房公积金与陇南特色电商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4.新型工业化产业链。推动矿产、白酒、电力等行业外包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打造陇南特色工业链需要的公积金。
5.交通物流产业链。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交通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五)风险防范
建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风险防控和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第三方信用数据等进行风险预警;完善“政银企”风险联防机制,受委托银行、担保机构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化解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按照“一城一策”要求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缴存人数增长、存贷款利率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相应政策。
(六)服务保障
灵活就业人员通过线下线上渠道直接办理住房公积金开户、缴存、提取、贷款等业务。强化与受委托银行合作,逐步扩大住房公积金驿站服务范围,打造“家门口”的服务站。
(七)系统建设
建设独立运行的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业务系统,保障全市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行。
三、责任主体
市级责任领导:郝爱龙 副市长
部门责任领导:刘忠福 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
牵头单位: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审计局、市总工会、市税务局、人行陇南市分行
实施主体: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联系副秘书长及财政、住建、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负责人任副召集人,市民政、市场监管、自然资源、人社、司法、审计、工会、税务、人行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中心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二)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建+住房公积金”灵活就业人员宣传引导新载体,依托党组织、行业协会组织、专业合作社、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导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不断扩大政策覆盖面。
(三)突出典型示范。建立“行业部门+行业协会+住房公积金+金融机构”服务保障新机制,重点推进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商贸服务、建筑施工、网络传媒等行业,以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户的缴存扩面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评估政策效果,完善制度设计,积累改革经验。
(四)注重宣传引导。建立线上、线下灵活就业人员服务网络,利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住房公积金业务大厅以及在银行基层网点设立的住房公积金驿站等,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政策解读服务。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或媒介,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政策知晓度。
关于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5年计划在全市开展3.6万人次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际以省人社厅下达我市2025年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数为准)。
二、培训对象
有劳动能力和培训就业意愿的企业职工(在岗或转岗职工,新吸纳职工)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对确有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尚未按月领取养老金的,适当放宽培训补贴年龄限制,可纳入培训范围。
参加“马兰花计划”创业培训的补贴范围扩大至非毕业年度普通高校学生及高职、中职院校(含技工院校)学生。
三、资金安排
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补贴标准按照相关资金管理规定执行。
四、实施步骤
(一)任务分解。省人社厅下达我市2025年职业技能培训目标任务后,市人社局及时将计划分解下达至各县区。
(二)工作调度(1—11月)。市人社局按月对各县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统筹衔接完成年度任务。
(三)总结评估(12月底前)。各县区政府对照目标任务要求,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接受检查验收。
五、责任主体
市级责任领导:柏贞尧 市委常委、副市长
部门责任领导:马学文 市人社局局长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退役军人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团市委
实施主体: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完成时限
2025年11月底。
七、保障措施
一是靠实工作责任。市人社局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指导。公安、财政、教育、残联、市场监管等部门要配合人社部门定期对参加培训人员信息进行比对、核查,防止将不符合补贴条件的人员纳入补贴范围;工信、民政、农业农村、商务、退役军人、应急管理、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要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向人社部门提供本行业系统有意愿参加技能培训人员情况和培训计划,防止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县区政府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任务落实,及时做好补贴发放等各项工作。
二是强化调度督导。市、县区人社部门要承担项目实施牵头责任,落实月调度、季督导、半年小结、年度总结工作机制。市人社局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相关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市、县区要加强正面宣传,注重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先进个人,持续扩大为民办实事项目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于“戏曲进乡村”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2025年“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活动
二、工作目标
在全市195个乡镇共计开展演出1170场次,演出活动预计从2025年2月开始到2026年2月底结束。按照每个乡镇开展6场演出,每场按0.5万元给予演出单位补助,共计资金585万元。活动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转移支付。
三、责任主体
市级责任领导:汪精海 副市长
部门责任领导:魏朝晖 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
王英菊 市文广旅局局长
牵头单位:市文广旅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实施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详细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听取群众的观演需求,尽快明确演出村镇、演出时间,确定演出剧(节)目,落实演出场次,做好演出安全保障工作,按时圆满高质量完成2025年演出任务。
(二)确定承接主体。各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项目承接主体。承接主体范围可适当放宽,要鼓励有资质的民间文艺团体参与到“戏曲进乡村”演出活动中来,对活动开展效果好的民间文艺团体要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提升“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服务质量。
(三)建立工作台账。各实施单位要在本地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具备加载视频、图片等功能的“戏曲进乡村”模块,并将全年演出计划、每场演出预告、节目单、演员介绍等情况通过本地公共文化云平台、文旅公众号等多种媒体进行公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全部演出都要做全景式视频记录,并上传至本地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展示,其中30%的演出场次要有完整高清的视频资料(1080P以上),70%的演出场次要有10分钟以上的视频资料。
(四)做好跟踪问效。各实施单位要按照意识形态责任制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演出内容的遴选、信息发布、演出确认、跟踪问效、督查检查等相关工作并结合演出实际,做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关于“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的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5年度计划在全市选址建设“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项目50个,每个投入资金1万元。
二、建设标准
“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建设标准。“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项目建设,场地硬化面积不小于65m2,每个建设点配置两张乒乓球台并铺设地胶。
三、资金安排
省、市体彩公益金。
四、实施步骤
(一)征集项目(2025年1月至3月)。向各县区征集项目建设地点,并筛选确认。
(二)确定项目(2025年4月至5月)。对所选项目建设地点进行实地考察,验收场地面积、硬化是否达标。
(三)组织实施(2025年5月至6月)。筹措资金,发招标通告,购置项目建设器材,组织实施建设。
(四)组织验收(2025年6月至9月)。所列项目建设完成建设任务后,组织人员深入实地检查验收,办理相关手续。
(五)移交使用(2025年10月)。项目建设验收达标后,移交建设所在地乡镇(村、社区)并投入使用,使用单位负责后期管理和维护。
五、责任主体
市级责任领导:何红梅 副市长
部门责任领导:李小宁 市体育局局长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市体育局要将为民办实事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细化工作任务,责任到人,确定项目建设责任人和责任科室,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推进措施,精心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任务。
(二)强化监督管理,规范项目运行。加大对项目的管理力度,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增强责任感,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和质量,切实为民提供优质服务健身场地设施。
(三)全力筹措资金,确保项目落地。积极争取省体彩公益金,不足额部分由市体彩公益金补足,落实好公益金使用,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协调支持,定期督导检查。各县区要积极配合市体育局,做好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选址申报,协助市体育局组织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工作。市体育局要定期对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实施情况实地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高质量完成每个项目建设任务。
关于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新婚夫妇婚前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婚检率达到70%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二、工作内容
(一)检查对象
采取自愿原则,为全市8000对符合条件的准新婚人群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检查对象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甘肃省婚姻登记规范》相关规定,男女双方或一方为本省户籍,并拟在本地办理结婚登记的(含新婚、复婚、再婚准备)男女双方。
(二)检查内容
根据原卫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婚前医学检查基本的医学检查项目如下:
1.咨询服务3项。①病史询问(了解孕育史、疾病史、家族史、用药情况、生活习惯、饮食营养、环境危险因素等);②婚前卫生指导(与婚育有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性生理与卫生知识,影响婚育有关疾病知识,受孕前的心理和生理准备,环境与疾病因素对后代的影响,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出生缺陷防治及生殖健康知识等);③婚前卫生咨询(对医学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提出科学的婚育医学指导意见,对受检者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受检对象在知情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决定)。
2.体格检查3项:①常规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甲状腺触诊、心肺听诊、肝脏脾脏触诊、四肢脊柱检查等);②女性生殖系统检查;③男性生殖系统检查。
3.实验室检查7项:①阴道分泌物检查(含清洁度、滴虫、霉菌、淋病检查);②血液常规检验(全血细胞计数+5分类);③尿液常规检验(12项);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⑤艾滋病病毒筛查;⑥梅毒螺旋体筛查;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4.影像医学检查1项:女性妇科超声检查。
三、资金安排
婚前医学检查费用每对夫妇为400元,8000对准新婚夫妇共需检查经费320万元,市县财政按2:8的比例分担,其中市级财政承担64万元,各县区按任务数共承担256万元。承担婚前医学检查任务的医疗机构定期向县区卫生健康局报送检查人数和婚检工作实施情况,经县级卫生健康和民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市县财政部门按相关规定拨付资金。如检查任务因其他因素不能完成,则配套资金由市县财政收回。
四、责任主体
市级责任领导:汪精海 副市长
部门责任领导:刘小研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魏继娥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妇联、市残联
实施主体: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5年1月底前)。与民政、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制定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各县区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
(二)实施阶段(2025年2月—11月底前)。各县区卫生健康局对承担免费婚检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准新婚夫妇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建立规范的检查档案资料。
(三)评估阶段(2025年12月底前)。完善项目基础资料,配合市政府对2025年为民办实事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评估实施效果,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上报工作报告。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做好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确保免费婚检工作顺利进行。市民政局负责指导县区民政部门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协作,加强免费婚检政策宣传引导,积极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婚姻家庭辅导和优生咨询指导“一站式”服务。市财政局负责市级资金的筹集及拨付工作。市妇联负责指导基层妇联对免费婚检政策广泛宣传,动员目标人群自觉参与婚检。市残联指导各县区残联做好免费婚检政策的宣传引导。各县区人民政府层层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分级负责,责任落实。
(二)规范婚检服务。各县区卫生健康局要结合实际,靠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方案,优化服务模式,确保新婚人群应检尽检。要加强业务培训,规范设置婚检定点机构,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婚前医学检查机构要落实婚检的相关规定和工作规范,加强婚检门诊规范化建设,完善设施设备,规范开展服务。
(三)加强资金监管。婚检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受益人群等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向婚检人群搭车收费。
附件:陇南市2025年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任务分解表
附件
陇南市2025年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任务分解表
单位:对、万元
县 区 |
检查任务(对) |
检查经费(万元) |
||
合 计 |
市级承担 |
县区承担 |
||
合 计 |
8000 |
320 |
64.0 |
256.0 |
武都区 |
2100 |
84 |
16.8 |
67.2 |
成 县 |
800 |
32 |
6.4 |
25.6 |
文 县 |
500 |
20 |
4.0 |
16.0 |
宕昌县 |
850 |
34 |
6.8 |
27.2 |
康 县 |
400 |
16 |
3.2 |
12.8 |
西和县 |
1300 |
52 |
10.4 |
41.6 |
礼 县 |
1450 |
58 |
11.6 |
46.4 |
徽 县 |
500 |
20 |
4.0 |
16.0 |
两当县 |
100 |
4 |
0.8 |
3.2 |
关于农村男性
前列腺癌早期筛查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对全市5000名50岁以上,知情同意、主动自愿的常住农村男性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并按各县区50岁以上男性人口比例下达任务数,其中,武都区1038例、成县451例、文县473例、宕昌县545例、康县369例、西和县692例、礼县906例、徽县427例、两当县100例,筛查项目包含两项: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PSA)、泌尿系统彩色超声检查。对筛查结果异常人群引导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通过健康宣传教育和前列腺癌筛查等方式,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率,增强男性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男性健康水平。
二、工作内容
各县区政府组织对辖区前列腺目标人群进行筛查。筛查项目包含两项: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PSA)、泌尿系统彩色超声检查。对筛查结果异常人群引导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
三、资金安排
全市共筛查5000人,每名筛查对象费用200元,其中泌尿系统彩色超声检查80元,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120元,共需资金100万元,由市县级财政按2:8的比例分级承担,其中市级财政承担20万元,各县区按任务数共承担检查经费80万元。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5年1月—3月底前)。泌尿外科质控中心专家组做好定点筛查医院相关专业人员培训。各县区通过公益广告、公众号、宣传画、宣传栏等,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报道,使社会各界和更多基层群众了解项目情况,使前列腺癌目标人群及家属了解项目内容。各乡镇卫生院利用入户随访等工作,上门宣传筛查的重要性,动员广大农村男性积极主动接受筛查。
(二)现场筛查阶段(2025年4月—8月)。各县区卫生健康局精心组织筛查工作,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男性接受检查,由县人民医院负责筛查,建立检查资料档案。所有接受检查的对象须签订知情同意书,为筛查异常人群建立绿色通道,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积极对接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5年9月底前)。市卫生健康委对各县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和总结评估。
五、责任主体
市级责任领导:汪精海 副市长
部门责任领导:刘小研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魏继娥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实施主体: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落实项目实施的第一责任,各县区卫生健康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项目实施的直接责任。各县区卫生健康、财政部门要建立起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工作责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卫生健康部门全面承担筛查组织、资金使用、质量控制等全过程管理责任;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足额落实项目资金,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
(二)密切配合协作,做好筛查工作。各县区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程序,认真组织开展前列腺癌筛查工作,组织县人民医院技术专家组做好项目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保证项目质量。
(三)按时拨付经费,强化资金管理。市县财政按照筛查任务分配数及配套比例及时向县人民医院拨付资金,保证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各县区人民医院要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做到专款专用。若不能按时完成筛查任务数,在资金结算前,结余资金由市县财政收回。
(四)加强信息报送,强化监督检查。各县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督促定点医院按时、逐例填报筛查对象信息,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定期报送项目进展情况。市卫生健康委要加强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项目实施。
附件:陇南市2025年前列腺癌筛查任务分解计划表
附件
陇南市2025年前列腺癌筛查任务分解计划表
县 区 |
筛查任务数(人) |
所需经费(万元) |
||
合计 |
市级承担 |
县级承担 |
||
武都区 |
1038 |
20.75 |
4.15 |
16.60 |
成 县 |
451 |
9.01 |
1.80 |
7.21 |
文 县 |
473 |
9.46 |
1.89 |
7.57 |
宕昌县 |
545 |
10.90 |
2.18 |
8.72 |
康 县 |
369 |
7.38 |
1.48 |
5.90 |
西和县 |
692 |
13.84 |
2.77 |
11.07 |
礼 县 |
906 |
18.11 |
3.62 |
14.49 |
徽 县 |
427 |
8.55 |
1.71 |
6.84 |
两当县 |
100 |
1.99 |
0.40 |
1.59 |
合 计 |
5000 |
100 |
20 |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