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借“栗”发力,激活野生板栗产业新动能
在迷坝的山林深处,生长着一种独特的美味——野生小板栗。这些板栗如同大自然精心孕育的珍宝,带着山林间的清新与质朴,给人们带来别具一格的味觉享受。
迷坝,这片充满生机与神秘的土地,山峦起伏,森林茂密。野生小板栗就生长在这片天然的环境中,它们在山林的怀抱里自然生长,没有人工的过度干预,完全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没有污染的空气、清澈的山泉水,以及肥沃的土壤,共同为小板栗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每到秋季,当秋风拂过山林,板栗树上便挂满了一个个带刺的“小刺猬”,那便是成熟的板栗。它们在枝头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板栗的外壳坚硬且长满尖刺,这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保护屏障,只有当它们完全成熟时,外壳才会自动裂开,露出里面饱满的果实。
探索野生板栗增收途径
野生板栗在迷坝乡分布十分广泛,全乡12个行政村有11个村产出野生板栗,分布面积达1600余亩。近年来,迷坝乡按照县委“三个共同”促振兴示范村建设总要求,依托辖区优势自然资源,通过狠抓森林资源管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模式,有效提升了野生板栗产业的产量质量。
整合资源筑牢产业根基
对辖区内野生板栗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涵盖分布区域、树龄结构、产量预估等,为后续产业规划提供精准依据。同时,运用科学育林技术,对野生板栗林进行抚育管理,如合理修剪、施肥,促进板栗树生长,提高产量与品质。
初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设立小型初加工点,购置基本的筛选、烘干设备。对采摘的野生板栗进行初步筛选,去除坏果、瘪果,按大小分级。利用烘干设备适度烘干,降低水分含量,延长保存期限,提升产品附加值。
多元营销拓展销售路径
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培养本乡农民电商人才。借助抖音、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特色农产品店铺,展示野生板栗。利用直播带货介绍产品特色与优势,拓宽销售渠道。
2024年,迷坝乡野生板栗产量达20万斤,农民增收90余万元。
下一步,迷坝乡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野生板栗产业蓬勃发展。一是扩大生产规模,探索野生板栗的人工驯化和栽培技术,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并扶持加工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同时加大对农户的奖补力度,提高群众的种植热情。二是主动抱团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提升迷坝野生板栗的市场竞争力并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野生板栗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监管,确保野生板栗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三是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超市等的合作,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增加群众收入。让野生板栗真正成为迷坝乡生态致富路的“金钥匙”,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