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乡风润民心

文章来源:西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5-06-16 09:33
字号:

“以前办红白喜事爱讲排场,不仅花费大,而且浪费严重,现在大操大办少了,省钱又务实。”近日,陇南市西和县石堡镇包集村村两委成员谈及村里移风易俗后的变化,满是欣慰。

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近年来,石堡镇以“减时间、减程序、减费用、减压力、减污染”为核心,以“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典型带动”为抓手,通过“移风易俗微课堂、文明新风故事会、巧乡民事大家谈、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党群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尚。

万事开头难,党员干部做先锋。石堡镇包集村的移风易俗过程也是如此。

“移风易俗这件事已经说了很长时间了,但真正实施存在很多的困难,2018年我母亲去世了,经过我们两委成员商议,由我们家带头缩短停灵时间、给客人吃便饭,开始丧事简办的转变。”包集村妇联主席王仙花说,以前村里办丧事从第三天成孝以后每天都得坐席,不仅花费很高,最主要的是很多饭菜都吃不完,粮食浪费和环境污染也很严重,“丧事简办后,我们家整个事情的花销直接从以往惯例的3万多减少到了不到1万元。”

移风易俗不是塑造简单的典型案例,而是关乎全体村民的大事、实事,广大村民才是移风易俗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自从王仙花家的丧事简办后,包集村趁热打铁,加大文明新风建设宣传力度,着力破解改变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过完王仙花家的事情后,我们立马通过村级大喇叭进行宣传,并对一些有抵触心里的村民进行了入户劝导,最终村民纷纷响应号召,大家共同商议制定了村规民约,并由党员志愿者、乡贤长者、总管阴阳组成了红白理事会,为村里的红白之事提供全流程服务,切实为群众减轻了经济和心里压力。”包集村党支部书记杨祥生说。

如今,包集村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渐消,新风尚逐渐形成,村民王宁就是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的受益者。他说:“我结婚时,将以前7至8天的时间缩短到了3天,不但直接降低了花销,而且因为时间短应酬少,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整个婚结下来,感觉非常轻松。”

移风易俗不仅改变了村民生活观念,更促进了乡村和谐发展。“受包集村影响,周边的村操办红白事的观念都在发生改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培育移风易俗特色队伍,在全镇积极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观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精神动力。”石堡镇党委副书记陈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