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天池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聚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必须将其贯穿于经济、教育、文化、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中,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为深入宣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本专栏汇聚各界声音,从基层实践到理论探索,记录他们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生动故事。让我们同心同行,共绘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画卷!
文县天池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聚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文县天池镇党委书记 刘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统战部的精心指导下,文县天池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全镇上下社会和谐、宗教和顺,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更加牢固。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纳入镇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镇村干部会议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战民族宗教工作纳入镇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夯实与党同心同行、砥砺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聚焦发展主线,夯实基础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镇民族工作的主线,以“两个共同”为抓手,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推动共同发展上,积极争取项目、政策、产业、资金等,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社发展的支持,持续提升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鼓励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就业,不断拓宽各族群众增收渠道,引导全镇各族群众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强化宣传引导,构筑共同家园。充分利用天池景区旅游平台,在景区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售票处等地,通过设置宣传展板、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广泛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发挥“石榴籽”驿站服务功能,邀请网红、直播达人、网络大V、自媒体达人进景区,同时组织白马民俗文化和非遗进景区展演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文旅融合发展相结合,让各地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把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宣传推介文县、天池特色的窗口,吸引更多民营经济等社会各界人士,凝聚多方力量,关心关注天池,不断加快推动天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升治理效能,营造良好环境。始终把维护少数民族村社和谐稳定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好镇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推广运用,进一步健全“网格化+调解”机制,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乡贤理事会、群众调解员作用,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源头治理能力,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做到依法依规严格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督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大力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镇少数民族村社干部群众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压实主体责任,健全工作机制。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将率先垂范,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纳入镇党委重要议日程,定期研究安排,加强督查检查。进一步健全完善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机制,积极构建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全镇上下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同时,深入挖掘和宣传全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用身边榜样教育引导群众,营造“人人讲团结、事事促团结”的浓厚氛围,引导全镇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扎得更深、筑得更牢。